关注森林资讯
刚结束长途迁徙的鸟啥样
关注森林资讯专业号 | 2019-3-16

怎样能从数以千计的鸻鹬类鸟群中,找出那些,刚刚结束上万公里连续飞行的鸟?看上面这张照片就明白了,耷拉着翅膀还忙着吃东西的,看起来又瘦、又累、又饿的家伙就是了,照片拍摄于黄海北岸的辽宁东港市海滨,这是1只雄性斑尾塍鹬(音:成玉)。

不止斑尾塍鹬,很多种类的鸻鹬类水鸟都有长途迁徙的策略,消耗积累的脂肪用于飞行的能量,到达目的地后数小时之内翅膀无法合拢,体重下降近半。

上图为刚迁徙到达黄海北岸不久,耷拉着翅膀的大杓鹬。

想象一下连续扇动了7-8天翅膀没有休息,也没吃没喝,在空中靠分解脂肪作为飞行能量的斑尾塍鹬,从南半球的新西兰到中国辽宁鸭绿江口,约10500公里航程,一口气飞到……,减掉了几乎一半的体重。

这样大的消耗客观上造成了一次成功的运动减肥样本,但斑尾塍鹬的目的不是为减肥,而是去美国阿拉斯加结婚生子,中间停留在鸭绿江口的滩涂湿地补给(再吃成个胖子), 他们的食物是潮间带滩涂里生长的各种底栖生物。

上图这只大滨鹬在取食光滑河蓝蛤(一种野生的小型蛤)

到达黄海地区的停歇站以后,这些鸟开始吃和休息。看看1只鸟在鸭绿江口休息吃饭一个月是啥样,见下图。在食物丰富的(这个前提很重要)潮间带滩涂上大吃二喝一个月后,这只换成繁殖羽的雄性斑尾塍鹬,即将启程前往阿拉斯加,富集的脂肪让他几乎变成个球状物。这些脂肪将用于前往阿拉斯加繁殖地的7千公里航程,以及到达后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需要消耗的能量。

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以斑尾塍鹬、红腹滨鹬、大滨鹬等为代表的长距离迁徙鸻鹬(音:横玉)类的年度大迁徙,是地球上的一大奇观,延续了已经至少数百万年。但近10几年来,大滨鹬和红腹滨鹬的种群数量严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两种鸟在黄渤海传统能量补给地(加油站)的潮间带滩涂丧失以及滩涂质量下降,如韩国新万锦和天津地区的填海工程。

视频中疲惫不堪、耷拉着翅膀的是刚抵达黄海北岸不久的斑尾塍鹬。

这些长距离迁徙的鸻鹬类水鸟高度依赖潮间带滩涂作为迁徙补给站,在过去50年,黄渤海的潮间带滩涂丧失率达65%,是地球上比例最高的,这个结果也和东亚-澳大利西亚这条迁徙路线上有比例最高的濒危物种正相关。相信很多人在海边见过隆隆而过、满载土石的填海车,那是滨海潮间带滩涂丧失最直观的表象。而这些有着艰难迁徙策略的鸟,已经退无可退。推荐阅读:退无可退的大滨鹬

写这些字的目的,是希望能告诉大家:第一,滨海的泥质潮间带滩涂非常宝贵,生产力高,应该有更多人认识到滨海潮间带滩涂的价值,还有高度依赖潮间带滩涂的迁徙鸻鹬类水鸟。第二,减肥的机理其实就是少吃多运动。

参考资料

Murray, N. J., Clemens, R. S., Phinn, S. R., Possingham, H. P. and Fuller, R. A. (2014) Tracking the rapid loss of tidal wetlands in the Yellow Sea. Frontiers Ecol. Environ. 12: 267–272.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